香港,2022年1月20日 — 羅兵咸永道預料香港特區政府在2021/22財政年度將錄得90億元(港元,下同)的財政赤字,遠低於政府原本1,016億元的預測;期內整體財政收入為6,764億元,支出為6,854億元。
近期貨物出口強勁增長和消費券計劃對本地消費的提振作用,本來為經濟進一步改善提供了有利空間,奈何受到第五波疫情影響,Omicron變種病毒迅速傳播,本港經濟在新一年仍然充滿不穩定性。
羅兵咸永道香港稅務合夥人王曉彥表示:「考慮到目前第五波疫情影響企業營運和市民生計,未來兩個月將會是關鍵,政府的用錢額度可能會加大。我們建議政府通過一系列紓困措施,其中包括增加第五輪防疫抗疫基金的金額(37.5億元)。我們亦估計政府在2022/23課稅年度再度推出消費券計劃,金額不低於上輪的一半。所有薪俸稅的免稅額應增加至少10%,包括子女免稅額($150,000)、個人基本免稅額($150,000)和已婚人士免稅額($300,000)。
假如政府能夠盡快壓制第五波疫情,並在疫情穩定後爭取與内地通關,香港經濟有望將於2022年重回增長模式。然而,鑑於現時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穩定性和主要經濟體所面臨的壓力,我們認為香港需要加倍努力,以提升自身的競爭力。羅兵咸永道促請政府檢討現有稅收優惠措施的有效性,以增強經濟發展和鞏固支柱產業。」
根據羅兵咸永道的最新預測,本年度利得稅及薪俸稅收入約為2,194億元,高於政府原先預計的1,972億元。本行預料整體印花稅收入將錄得1,161億元,較原先估算的920億元高26%,主要是由於稅率上調。隨著本港市區黃金地段的地皮售出,預計全年度賣地收入為1,250億元,較原先預計的976億元高28%。整體支出總額則預計為6,854億元,比原先預測的6,927億元低1%。
政府在第五波疫情前將2021年的GDP增長預測上調至6.4%。王曉彥表示:「政府過去兩年均面臨財政赤字,羅兵咸永道預測今年財政赤字為90億元。我們鼓勵政府在財政支出上平衡各方面的考慮,預留資源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及為中長期經濟復蘇做好部署。羅兵咸永道預計,截至2022年3月31日,財政儲備將為9,186億元,相當於政府財政年度整體開支的15個月左右。」
一旦疫情受控,羅兵咸永道希望政府致力落實及執行長期性復蘇經濟的措施。政府近年將香港發展為綠色金融中心,並推出資助計劃,以幫助環保企業發展。為進一步擴大這些舉措,羅兵咸永道建議政府為綠色債券的發行人和投資者提供稅收優惠。政府可為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教育提供財政資助,並為投資綠色產業(例如:可再生能源)在企業初創階段提供稅收優惠或財政補貼。這些稅收優惠將支持政府的措施和目標,例如施政報告中提到於2035年前安裝電動汽車充電設施。
施政報告亦概述了香港為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合作而採取的各項措施。在支持大灣區經濟融合的前提下,羅兵咸永道促請政府修訂稅收政策,為香港公司就於在大灣區使用的固定資產和知識產權,以及在大灣區進行的研發活動,提供折舊免稅額和/或扣減,以支持鼓勵香港企業擴展到大灣區的政策目標。我們亦建議政府與內地有關當局進行磋商,透過更優惠的稅率鼓勵跨境投資。另外,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為青年人才提供在大灣區國際企業的就業機會,並促進知識和技術交流。羅兵咸永道香港稅務合夥人王健華表示:「隨著香港活躍參與大灣區的發展和兩地更緊密地進行金融方面的合作,建立可持續的勞動力是其中一個關鍵,以保持競爭力。我們希望政府可以通過推出大灣區稅收優惠措施,進一步提升計劃的吸引力,以吸引更多多樣化人才,以及為香港畢業生在大灣區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在長期的規劃方面,羅兵咸永道建議對香港的稅制進行全面的檢討。考慮到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推行的國際稅務改革框架方案(稅基侵蝕及利潤轉移BEPS 2.0)將帶來的全球稅務變化,包括須於2023年生效的15%全球最低企業稅機制,我們建議政府盡快立法以向受影響企業提供確定性,並儘量簡化合規程序,同時為電子稅務申報系統的引入做好準備,保持便利的營商環境。此外,我們希望政府檢討現有稅收優惠政策,尤其是在BEPS 2.0實施後的有效性,並盡快引入更多非稅務激勵措施。
王健華再補充:「政府最近提出多項措施鞏固支柱產業,提升香港的競爭力,從而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為區域總部樞紐的地位,此舉令人鼓舞。區域總部樞紐對本地經濟增長產生相乘效應,並創造商機,惠及各行各業,吸引多樣化的人才來港工作。」
羅兵咸永道敦促政府致力落實及執行防疫措施,從新冠疫情中重振香港經濟,並通過大灣區合作和支柱產業增強本港長期競爭力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