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兵咸永道分析了加速亞太地區ETF市場的潛在驅動因素

全球ETF資產管理規模在2026年預計將增加一倍,達到18萬億美元;不過亞太地區將落後於北美和歐洲地區

瀏覽:English version

香港,2022年3月9日 — 羅兵咸永道香港的分析確立了一系列亞太地區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增長的驅動因素和阻礙因素。其中,ETF是具有競爭力的投資產品,成本結構低,表現有時甚至超越主動型ETF。不過,根據羅兵咸永道訪問的行内專業人士中,三分之二受訪者預計,在全球至少18萬億美元的總資產管理規模中,亞太地區僅佔2-2.5萬億美元。

在羅兵咸永道最新發布的《2026年ETF調研報告:下一次大躍進》,針對ETF基金經理和贊助商進行的全球調研,當中佔全球ETF資產之80%。羅兵咸永道進行深入研究,以確立有助於加速亞太地區ETF市場增長的因素。

羅兵咸永道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合夥人周智傑表示:「在我們的環球分析中,科技、生物技術和醫療保健等特定行業的主題式ETF是過去一年的大贏家。它們的表現比起單一地理或行業領域的ETF更為優勝。這突顯了產品開發的重要性。基金經理需要預測未來的需求領域,並在市場中產生迴響以推動這些需求。例如,在地緣政治不穩定的情況下,商品型ETF的需求可能會較為上升。」

在所有投資主題中,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明顯佔主導地位。其中超過60%的亞太地區受訪者預計在未來12個月內推出以ESG為焦點的產品。事實證明,這種產品很受該地區的新客戶歡迎,但在需求方面,亞太地區仍落後於歐洲。此外,超過90%的歐洲受訪者預計在未來12個月內推出以ESG為焦點的產品。其中基金經理面臨的一個挑戰是為以ESG為主題的ETF尋找合適的成份股。除了每隻股票都需要有足夠的流動性外,爲了開發具可信性的產品,還必須要有足夠的數據來支持ESG的舉措,並避免任何「漂綠」的指控。

另外,推動ETF投資的最重要因素是分銷。在香港,零售銀行一直是互惠基金產品銷售的主要渠道,其分銷網絡以佣金模式為基礎。這可能不利於ETF產品銷售,因此ETF供應商可能會尋找其他渠道,例如私人銀行和財富管理公司,這些渠道是美國和歐洲ETF流動需求的重要來源。香港尚未往這個方向邁進,但它可能是ETF供應商的有效分銷渠道。新一代投資者亦顯然更加趨向於使用科技平台;在不久的將來,此類平台可能會改變ETF發行的遊戲規則。

促進ETF的最後一個因素是投資者教育。投資者教育的目標通常是傳達平衡的投資組合的訊息、退休策劃或特定產品的現金流特徵等概念。就ETF而言,市場人士更迫切需要地提高對這些產品的整體認識。雖然口碑推薦可以幫助提高興趣,不過舉辦投資者協同活動將有助擴大整個亞太地區的ETF市場。這將迎來更多具競爭力的新產品面世,滿足更廣泛的投資者偏好。

下載《2026年ETF調研報告:下一次大躍進》(只有英文版):

https://www.pwc.com/gx/en/industries/financial-services/publications/etf-2026-the-next-big-leap.html  

Contact us

樊建萍

高級市場顧問, PwC Hong Kong

Tel: +[852] 2289 8497

Peter Craughwell

高級經理, PwC Hong Kong

Tel: +[852] 2289 8696

Follow us